由罗马纳施耐德与杰纳德莱纳德整理
由北美蒙台梭利教师协会(NAMTA)提供
·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
·进入位于罗马的一所男孩学校,学习偏理工科专业。
·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开始追求她成为医生的梦想。
·成为第一位获得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
·代表意大利前往柏林参加国际妇女权利大会;在大会发言中,提出女;权主张,认为女性应当获得与男性同等的薪酬。
·学习残障儿童研究专家 – 法国籍医生伊塔与塞根的著作。
·旁听罗马大学教育学课程;博览过去200余年间教育学的所有主要著作。
·参与伦敦妇女大会;受到维多利亚女王接见。
·参与伦敦妇女大会;受到维多利亚女王接见。
·任职于罗马精神病诊所。
·被任命为精神矫正学校主任。该学校为一所培训特殊教育教师的示范学校。两年间,她不断实验各种用于刺激感官的教具,并成功帮助到许多智力有缺陷的儿童。有些智力低下儿童甚至能在政府考试中取得了与正常儿童相同的成绩。。
·于罗马大学攻读第二学位,主修教育学、实验心理学与人类学。为进行人类学研究多次探访小学。
·在罗马大学教育学院讲授人类学与生物学课程,并将她对小学生的诊疗观察结果应用到罗马的小学中。这些课堂讲义为她随后所著的《教育人类学》(1910)一书奠定了基础。
·在1月6日主显节盛宴上,宣布成立第一所儿童之家 (Casa dei Bambini),这所儿童之家位于罗马市圣洛伦佐区马西街53号。
·在米兰的索拉里街开设儿童之家,由安娜玛利亚麦克切洛尼运营。
·在罗马首度开班授徒,向约100名学生培训她的教育方法。在这里,她花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她的首本著作《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 ;早期教育法》。随后几年中,该著作被译为20多种语言。英语版命名为《蒙台梭利教育法 (The Montessori Method)》。
·在罗马朱斯蒂大街的圣芳济会女修道院开设两个平行的教师培训课程,
.同时在此运营一所示范性儿童之家。第二本书《教育人类学》出版。
·从罗马大学辞职,放弃医疗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蒙台梭利教育法已经投入到英格兰与阿根廷学校的实践中,并开始逐步被应用到意大利与瑞士的学校中。
·在巴黎、纽约和波士顿开设示范学校。
《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早期教育法》一书英语版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名在美国正式出版,首印5000册,于几日内售罄。随后, 该书一跃成为美国非文学类畅销书单的第二名。
·在玛格丽塔女王的支持下,她在她位于罗马的住所开设首个国际培训课程。参与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澳大利亚、南非、印度、中国、菲律宾、美国和加拿大。
·蒙台梭利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成员包括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及其夫人玛贝尔贝尔、S.S.麦克卢尔,以及美国威尔逊总统的女儿玛格丽塔伍德罗威尔逊。
·蒙台梭利首次访美。
·在罗马开设第二次国际培训课程。
·第三本书《蒙台梭利手册》在纽约出版。
·在爱子马里奥陪同下,第二次访美。在国际幼儿园联盟与全国教育联合会(NEA)发表演说,并开设第三次国际培训课程。
·在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个蒙台梭利班级在玻璃亭中上课,被众人围观。
·蒙台梭利博士在NEA的系列演说于纽约发表,题目分别为《我的教育系统》、《学校中的智力工作组织》、《教育与儿童想象力的关系》 ,及《母亲与孩子》。
·在巴塞罗那市政府邀请下,移居巴塞罗那;直到1936年政变,佛朗哥将军上台前,蒙台梭利家族一直居住在巴塞罗那。
·在巴塞罗那开设第四次国际培训课程。
·在卡塔兰政府支持下,于巴塞罗那建立了一所蒙台梭利示范学校、一所儿童礼拜堂,以及一所教师培训中心。
·第四本著作《高级蒙台梭利教育法》问世。
·在伦敦将培训课程的形式规范化:50小时讲座,50小时运用蒙台梭利教具实习教课,50小时观察蒙台梭利班级。
·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举行讲座 – 玛利亚蒙台梭利首次提出了她对中学教育的构想。
·出版《教会中的儿童》一书(英语版于1929年在伦敦发行)。这是玛利亚蒙台梭利首本从儿童视角出发的关于天主教礼拜仪式的书籍。
·。 莉莉卢比扎克首次在维也纳开设儿童之家。
·在伦敦与荷兰开设培训课程。
· 蒙台梭利首次访问位于维也纳的儿童之家;与莉莉卢比扎克(佩勒)、 里塞尔赫尔巴切克(勃朗)等人建立友谊与合作关系。
·在阿姆斯特丹开设为期四个月的培训课程。
· 受到官方认可,意大利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兴建蒙台梭利学校。
·在伦敦开设培训课程。蒙台梭利博士的爱子马里奥接受培训并顺利取 得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书。
·访问阿根廷。 在位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发表题为《教育与和平》的 演讲。
·在英国法庭发表讲话。
· 首次访问爱尔兰学校。
·在罗马建成一个蒙台梭利教师培训中心及附属蒙台梭利示范学校;玛 利亚蒙台梭利与建筑家建立合作关系。
· 在丹麦赫尔辛格举办首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
· 和她儿子马里奥一同创立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ssociation Mont essori Internationale,简称AMI),并将总部设在柏林(1935 年迁至阿姆斯特丹)。
·在罗马开设国际培训课程。
· 在维也纳举办讲座,其间结识安娜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之女, 儿童精神分析学创始人)。
·在罗马和英格兰开办国际培训课程。 在柏林大学举办讲座。
· 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圣雄甘地访问位于罗马的蒙台梭利学校。
·在法国尼斯市举办第二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蒙台梭利博士在会上发 表题为《和平与教育》演说,该演说随即被位于日内瓦的国际教育局 出版。
. 出版著作:《在基督的光辉中成长》(罗马),《蒙台梭利方法概论》 (马德里)与《对儿童的集中解释》(伦敦)。
·在德国建立起来的蒙台梭利环境遭到纳粹的全面破坏,迫使德国境内 的蒙台梭利学校全部关闭。
. 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第三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
. 在伦敦、都柏林和巴塞罗那开办培训课程。
·在罗马召开第四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
. 在和法西斯发生冲突后,意大利境内的所有蒙台梭利学校“在一天之 内全部消失”。(丽塔克雷默)
. 在巴塞罗那发表《心理算术》和《心理几何》两本著作。
·第五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在英国牛津郡召开;蒙台梭利小学教育原理 (即,宇宙教育)与中学教育原理得到扩展。
. 佛朗哥将军发动政变;玛利亚蒙台梭利被迫从巴塞罗那逃亡至英格兰, 后逃至阿姆斯特丹,并在荷兰重新安家。她在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伦 镇开设了一个培训中心及附属学校(她在此首度使用了宇宙教育教具) ,并将AMI总部搬迁至此。此时,荷兰全境已开设了200余所蒙台梭利 学校。
. 出版著作:《童年的秘密》(伦敦)和《教育的各阶段》(布吕赫)。
·第六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于哥本哈根举行,主题为“为了实现和平的 教育”。蒙台梭利在大会上多次发表演说,这些演说后被录入《教育 与和平》一书(于1949年在意大利首度出版)。
·在苏格兰爱丁堡举办第七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
. 在巴黎索邦再次发表和平演说。
·在荷兰出版《上帝与儿童》和《“大地之子”与大学的作用:关于中 学与大学的教育改革》两本著作。
. 受神智学协会邀请,与马里奥一同前往印度,进行计划为期三个月的 培训。神智学协会此前一直致力于在印度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来消除 文盲现象。
·意大利以德国盟友身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六月,玛利亚蒙台梭利 作为敌国公民接受印度“大不列颠殖民政府”聆讯,并被判软禁于神 智学协会建筑内。出于印度总督对玛利亚的敬重,作为送给玛利亚70 大寿的生日礼物,马里奥于八月获得释放。但在战争结束前,蒙台梭 利家族不得返回祖国。
·在印度的马德拉斯、科代卡纳尔、卡拉奇与阿美达巴德,及锡兰开设 培训课程。
. 在马里奥的协助下,为小学生设计的宇宙教育计划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印度出版《儿童》(1941)与《教育之重建》(1942)两本著作。
·战争结束,玛利亚和马里奥重返欧洲。
. 在伦敦开设培训课程;访问苏格兰。
. 在印度出版《新世界的教育》一书。
·玛利亚与马里奥一同在伦敦开设了一个蒙台梭利中心。
. 出行意大利:重振蒙台梭利协会。蒙台梭利学校重新开课。在罗马启 动“婴幼儿助手项目”。
. 返回印度阿迪亚尔开设培训课程。
·在阿美达巴德、阿迪亚尔和浦那开设培训课程;在孟买举办讲座。
. 访问印度瓜廖尔;指导建立了一所为12岁以下儿童开设的示范性学校。
. 访问位于锡兰科伦坡的蒙台梭利培训中心及附属示范学校。
. 《从童年到青春期》一书法语版发行。此书奠定了蒙台梭利小学和中 学教育理念的基础。
. 在印度马德拉斯出版《发现儿童》、《开发人类的潜能》、《了解你的 孩子》与《儿童训练》四本著作。
·第一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后于1950年和1951年再次被提名)。
. 在马里奥和艾伯特约斯滕协助下,在巴基斯坦开设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课程。
. 返回欧洲。第八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在意大利圣雷莫召开。
. 在印度出版《吸收性心智》一书。
. 出版她的最后一本著作:《人的形成》(阿迪亚尔,1955年)。
·在挪威和瑞典举办巡回演讲。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佛罗伦萨召开,玛利亚在会上发表演说。
. 为庆祝玛利亚蒙台梭利80大寿,在阿姆斯特丹举办国际会议。
·第九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在伦敦召开。
. 玛利亚蒙台梭利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开设她人生最后一次培训课程。
· 玛利亚蒙台梭利于5月6日在荷兰诺德维克海滩去世;她的遗体被埋 在当地的天主教墓地里。